近年来,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宣传及普及,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了解HPV,知道HPV和宫颈癌相关,但与此同时,部分女性对HPV也存在一定的盲区,一知半解,平白增添了不必要的烦恼。所谓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今天,就带大家深入了解它,也希望每位女性朋友能够正确看待HPV,远离宫颈癌。
HPV即人乳头瘤病毒,主要寄居在皮肤和黏膜上,目前确定的HPV型别已经超过200种,按其致病性的差异,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,目前我院HPV检测采用23分型,其中包括17种高危亚型和6种低危亚型。
高危型主要引起外生殖器癌、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。
低危型主要引起外生殖器及其他部位的疣等良性病变。
HPV感染主要是通过性生活感染,有不洁性生活者(例如多个性伴侣)的确有更高的感染风险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染HPV,就一定是因为不良性生活。
除性行为外,HPV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(虽然直接接触的感染条件比较严苛,但它还是有概率发生的),例如手接触了被HPV污染的物品,或身体接触了被HPV病毒污染的浴巾、内衣等。
其实现实生活中,HPV非常常见,正常的性生活也有感染风险,约80%的女性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会感染HPV,而大多数人仅为一过性感染,可在两年内通过自身免疫力把病毒清除掉;不过如果你的宫颈防御系统破防了,就会导致 HPV 的持续感染;极少一部分人可终生携带。感染HPV是否会导致宫颈癌,关键要看2个必要条件:
1、高危型HPV阳性,尤其是HPV16、18,16 型和 18 型所导致的宫颈癌,占到 HPV 感染相关宫颈癌的 70%;而中国女性中 16 型和 18 型的感染占比更是达到了 84.5%。
2、持续感染,目前通常认定间隔6-12个月两次或两次以上HPV检测同一亚型阳性为持续感染,但即使是HPV的持续感染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发生宫颈癌,其致癌过程十分漫长,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,这期间我们有充分的时间筛查、诊断、治疗,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。
1、在性行为方面一定要洁身自好,毕竟HPV病毒感染率确实会随着性伴侣数量的增多而增加;
2、性生活全程使用避孕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V病毒的传播率,但避孕套无法覆盖的外阴皮肤的亲密接触,同样会导致HPV病毒传播,因此,避孕套也并非是万能的;
3、既然HPV病毒存在其他的传播方式,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注意,例如,勤洗手,避免使用公用物品接触外生殖器等;
4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,规律作息,均衡饮食,锻炼身体,增强自身抵抗力;
5、定期宫颈癌筛查有助于早诊早治;
6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许多权威机构明确指出,接种 HPV 疫苗,可以降低 HPV 感染风险,是目前最有效且不可替代的宫颈癌一级预防策略,最高可预防 90% 以上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。建议适龄女性(9-45岁)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接种(专家建议,接种HPV疫苗不要盲目等待更多价,而是尽早尽小接种,得到保护),但疫苗只起到预防作用,它无法治疗HPV相关疾病,也无法预防HP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,所以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。
感染HPV并不意味着不良性生活,即使你母胎单身,也有感染的几率;
HPV并不可怕,绝大部分女性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清除它。只有少部分持续高危HPV感染的患者,才需警惕宫颈癌的发生;
安全性行为:维持稳定的伴侣关系、采用避孕套均能降低HPV感染率;
定期筛查,接种疫苗,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健康。